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, 2014的博文

胡适先生文章摘抄

偶然看到了胡适先生关于人生意义的评论,然后就找来了原文看,又买了《人生有何意义》这本书。 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,有什么意义可说?生一个人与一只猫,一只狗,有什么分别?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,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。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,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。你若发愤振作起来,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,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,那么,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,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,生命无穷,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。 总之,生命本没有意义,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,他就有什么意义。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,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。… 听笑忘书的时候突然又想到了这段话——没,没想到答案,就不要寻找题目。也许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,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去赋予它一个意义,让原本苍白的毫无意义的人生变得有意义,无聊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。上一篇说到了涂子沛的《大数据》,只是随便写了两句,今天摘抄下里边看到的“差不多先生”。发现我原来就是一个差不多先生。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? 提起此人,人人皆知,处处文明。他姓差,名不多,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。你一定见过他,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。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,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。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。他有一双眼睛,但看的不很清楚;有两只耳朵,但听的不很分明;有鼻子和嘴,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。他的脑子也不小,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,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。 他常常说:“凡事只要差不多,就好了。何必太精明呢?” …… 后来他在一个线铺里做伙计;他也会写,也会算,只是总不会精细。十字常常写成千字,千字常常写成十字。掌柜的很生气,常常骂他。他只是笑嘻嘻地陪小心道:“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,不是差不多吗?” 有一天,他为了一件紧要的事,要搭火车到上海去。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,迟了两分钟,火车已开走了。他白瞪着眼,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,摇摇头道:“只好明天再走了,今天走同明天走,也还差不多。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。八点三十分开,同八点三十二分开,不是差不多吗?”他一面说,一面慢慢地走回家,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。 …… 他死后,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,想得通;大家都...

最近读得几本书

说说刚看完的几本书。 一本是《马桥词典》,讲方言的,中间夹叙讲述了几个人物之间的故事,人名就记住了一个,做会计工作的名叫复查。看得过程中也在想这样一个问题:这本书究竟算不算是小说呢?有的篇幅短到比一篇小小说都要短,有的部分是作者自己的叙述,讲自己多年后回到马桥的见闻,回忆此时的马桥与多年前的差别。还有的则是直接出现了作者的名字,两个找工作的叫自己少功叔。其实什么文体无所谓,一点都不影响这本书的吸引力。 摘录一些有趣的段落故事。要劳动模范去开会的时候,大家一致"选举"干不了重活的那位,而能劳动的都还要继续劳动,不能耽误了生产。茹饭那一篇也很好笑,叔叔问侄子吃饭了没有,侄子竟然出乎意料地回答没茹,叔叔就问,到底茹了没有,茹了就是茹了,没茹就是没茹。侄子很不解,有点结巴地说,茹了。叔叔说,唉,我就知道你这家伙茹了偏要说没茹,没茹呢却偏要说茹了。侄子担着一担柴,本来累得够呛,听叔叔这样说就走了。 先前看过的有方言特色的书还有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,好多陕西方言,让我看起来觉得很亲切。同样的有陕西作家贾平凹的《废都》,这本书我没看完,好像看了一半吧,看不下去了。这两本书不只是语言上有相同点,男主人公其实也挺像的……当然,我们的孙少平是好样的,值得钦佩的,不像庄之蝶,真是(此处作者删去二十多个字。) 再说说涂子沛的《大数据》。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好深奥,自己也不是学计算机的,她怎么会送这样一本书呢?看了看网上的书评好多都说这本书是标题党,还有的说法比较难听:挂羊头卖狗肉。有篇文章说如果名字改叫做美国的信息自由化之路会比较好。这里抛开这些不谈,只讲书的内容。涉及的范围挺广泛的,历史、政治、数据可视化,计算机方面的也有,作者显然是做足了准备。我看得是第二版,内容很新,向mooc中的coursera都有涉及,刚好那会儿爆出了棱镜门事件,斯诺登告诉我们其实这个社会真的就像是奥威尔笔下的那个社会:老大哥在盯着你! 最后还要谢谢送我这本书的林妹妹,谢谢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