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诗人

看了电影《死亡诗社》,又翻了翻罗宾·威廉姆斯的其他电影,发现小时候还看过他的《勇敢者的游戏》。后者不记得了,前者让我想到了好多,让我有写点东西的冲动。

原来罗宾是个喜剧演员,刚好我看过的这两部还都不是喜剧。关于《死亡诗社》的争论也是有的,比如知乎上有人认为剧中罗宾扮演的老师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,没有教会学生要热爱生命,珍惜生命,导致了尼尔的自杀等等。另一方反驳的说法也挺有道理。

其实这个老师所要达到的不就是这个目的吗,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按照课本上的学,按照老师教授的背。正如在校园里走路的那段,所有的人刚开始都还有自己的走法,走着走着就开始有人打拍子了,慢慢到最后走路的几个人就步调一致开始齐步走了。老师告诉他们说为什么你们要从众呢,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呢。看过费曼的书《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看》,每次他不想做什么事,比如在马路边上烧烤,或者其他什么大部分人不会做的事的时候,妻子就会劝他说,你干嘛要在乎别人怎么看?当时也正是因为这句话,我找来了整本书,看完了费曼的其他故事。

有次在学校不记得因为什么事,一同学问我说你为嘛总和别人不一样,因为先前上网的一些个习惯和他也不一样,让他觉得别人都是那样子,你不用那个网站或者你不那样做就很奇怪。当时我是这么回答他的,我不是非要和别人不一样,我只是不喜欢和别人一样罢了……这两个还是有些区别的,不是吗?

也有人说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的,基丁老师的去留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,我倒不这么想。我认为学校肯定容不下这个老师,因为他的方法和思想与当时的大环境格格不入!校长觉得只要这些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就行了,其他的完全没必要管,而基丁老师则是想教学生们欣赏诗歌的真正方法,还有生活的一些智慧,比如seize the day,珍惜时间。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,只要考试拿高分就行——这种应试的教育理论不知道扼杀了多少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,不考试的就没有必要学,老师怎么讲得就怎么记。

电影中学生们问基丁老师,你为什么要在这儿教学,在这个地狱学校。他们甚至私下里把学校名字wellton叫做hellton. 老师回答说,因为我喜欢教学。个性十足,比如让学生们站在讲桌上体会不一样的视角,又比如让他们撕掉课本上他所不认同的章节言论。

王小波曾在一部小说中写到,诗人这个行当应该取消,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诗人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小波。

评论

看看别的

近段时间小结!

使用现成服务实现文本转语音,获得更自然的 AI 语音

使用微软 Clipchamp 给视频添加更自然的配音